找到相关内容13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教平心论

    故自佛之五乘论之。人乘者谓能持五戒。则其福报可以为人。天乘者谓能修十善则其福报可以生天。斯二乘者以福利言可也。若夫后之三乘。则当以理观。不可以福言矣。三乘之理固未易言。姑自其粗迹言之。则声闻圆觉犹不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83155866.html
  • 天台宗简明教程(3)

    ,生死已了,烦恼不生,获证永恒的空性。   二、通教的无生四谛观 如能依生灭四谛为基本的观修智慧,不必入于空性,而以理观的悟智,进一步了达四谛如幻,当体即是无生,而不等烦恼灭尽方证无生,所以称为无生...净性,所以天台即净土;二、净土的行持,即是一心三观的念佛法门,性修不二,理观并举,乃是唯心净土的无生不生的妙行;三、净土的果德,即是三德秘藏,常寂光净土即法身、般若、解脱,实报净土即是妙假,方便净土即...

    宋智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3356409.html
  • 宋代天台山家山外论争

    作一颇具深入之探索.在研究问题的肇因上可分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,造成山家与山外有严重之分歧,但本文只限於内部的立场来考量.  知礼之「理观即事观」,「理具即事造」,「所观之心具理具事」等主张,旨是以...

    释演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3556809.html
  • 大乘禅波罗蜜‘止观法要’之抉择── 新世纪的新禅学刍议

    首先,在缘起性空的理观方面,智者大师对于世俗与胜义的体会是:应于缘起胜义空,性空世谛假的空、假二观之外,别立一空、假无二的中观,而且认为依中观以见中谛,才能统合一切法。也就是说,离一切执着相即是空观,即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3257494.html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解(1)

    应如是布施,不住於相。” 此一段是理观事行双修,不住,是理观;布施是事行。法指六尘诸法。菩萨所修六度万行,以布施为首,实摄后之五度。布施有三:一资生施。即以财物资他众生;二无畏施。无畏摄持戒忍辱二度。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658274.html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解(2)

    。” 此一段是理观事行双修,不住,是理观;布施是事行。法指六尘诸法。菩萨所修六度万行,以布施为首,实摄后之五度。布施有三:一资生施。即以财物资他众生;二无畏施。无畏摄持戒忍辱二度。持戒故,不恼无冤众生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2758275.html
  • 动中禅研究

     在动中禅的创始人隆波田·吉塔苏活看来,理观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,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法解决问题的。Luangpor Teean said that we cannot simply suppress...

    恒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34959915.html
  • 《摩诃止观》片论

    为观察思维的内容,分“约诸经观”和“约三性观”二种。依据《请观音经》而修的“约诸经观”,与前述三种三昧一样,都是根据各种经典而修禅,观察终极真理的实相,故同称作理观。实指除以上三种三昧外的一切三昧,...

    王雷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1260831.html
  • 印顺导师的教育行谊与教育思想刍探

    理观去体验空性之前,必先经过分别智慧的思择。所以《阿含(经)》中说:“先得法住智,后得涅槃智”。37  依印顺导师的观点,要振兴佛教,必须将佛法重“义学思择”的特质重新建立起来,脱落神教的迷妄信行,...

    黄文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0161069.html
  • 明末四大师禅净观比较--以莲池袾宏为中心

    不乱纯属理观,不专事相,由观力所成就,不但能伏住烦恼,且能照破烦恼本空,所以是定慧双得。  莲池还以理一心不乱即是实相,与华严诸经进行了会通,指出《文殊般若经》中之一行三昧、《华严经》中的一行念佛及...

    刘红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262662.html